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mile米乐m6台湾 > 新闻动态 > 为了凑钱上学,甘肃农村女孩给马云寄母鸡,惨遭拒绝后竟一哭成名

为了凑钱上学,甘肃农村女孩给马云寄母鸡,惨遭拒绝后竟一哭成名
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3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27


前言

2019年初,一个看似荒诞的新闻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迅速发酵:为了凑齐学费,一位甘肃女孩抱着一只活蹦乱跳的母鸡,执意要在邮局寄给马云!

这则消息迅速登上热搜,引发热议。有人觉得荒唐可笑,有人猜测是营销炒作,更有人认为这是在碰瓷马云。然而,当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时,人们才发现这个家境贫穷的女孩是认真的。

这是怎么一回事?马云会作何回应?

大山深处的求学路

在甘肃省的崇山峻岭之中,有一个名叫噶儿村的小山村。

这里没有高楼大厦,没有繁华街市,甚至连一家像样的小卖部都没有。蜿蜒的土路将零星的农家小院串联起来,构成了这个被时代遗忘的角落。

杨虹艳的家就在村子最偏僻的一角。那是一座看上去摇摇欲坠的土坯房,墙上的裂缝早已被风雨侵蚀得斑驳不堪,屋顶的瓦片残缺不全,每逢下雨天就会漏水。

父亲因为先天性眼疾几乎失明,连最基本的农活都干不了,更别说外出打工。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。母亲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,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。

村里人常能看到她弯着腰在田间劳作的身影,晌午烈日当头时也舍不得回家歇息。日复一日的辛劳,让这个本该正值壮年的农村妇女看起来苍老了许多。

低保户的身份和微薄的务农收入,勉强维持着这个家庭的基本开销。村里人都说,要不是为了孩子上学,这样的日子实在没法过下去。

但每当听到这样的话,杨虹艳的母亲就会说:"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前程。"

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杨虹艳,早早就懂事得让人心疼。每天凌晨五点,当村里的大部分人还在熟睡时,她已经起床准备上学。

蜿蜒的山路上,总能看到她那瘦小的身影顶着星光赶路。即便是寒冬腊月,道路结冰打滑,她也从未迟到过一次。

然而,这些艰苦的条件并没有磨灭她对知识的渴望。相反,它们仿佛是催化剂,让她学习得更加刻苦。每次考试,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。

老师们都说,像杨虹艳这样的学生,即便是在城里重点中学也很少见。

虚拟世界的鸡蛋

高三的寒假即将结束时,杨虹艳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。虽然老师们都说以她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不成问题,但高昂的学费却像一座大山,让她喘不过气来。

就在杨虹艳为筹集大学学费发愁时,她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:阿里巴巴在支付宝上搞活动,收集三千只鸡蛋,就能获得马云的公益资助。这个消息像一根救命稻草,让这个贫困的家庭看到了希望。

她和母亲开始认真计算家里的存粮。院子里那几只母鸡每天能下三四个蛋,照这个速度攒下去,要集齐3000个怕是得等到猴年马月。况且,鸡蛋放久了会坏,这可愁坏了母女俩。

正在一筹莫展之际,杨虹艳的母亲突发奇想:"与其慢慢攒鸡蛋,不如直接送只会下蛋的母鸡给马云!这样他那边天天都有新鲜鸡蛋,岂不是更好?"这个朴实的想法让人忍俊不禁,却又令人心酸。

就这样,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杨虹艳抱着家里最壮实的母鸡,踏上了去邮局的路。这只母鸡是她家精心养了大半年的,平时舍不得吃,就指望着下蛋补贴家用。

母鸡似乎感觉到了什么,在她怀里不安分地扑腾着翅膀。路上,不少人投来异样的目光,但她却视若无睹,只是低着头快步向前走。

来到邮局,她小心翼翼地把母鸡放在柜台上,怯生生地说要寄给马云。邮局的工作人员先是愣了一下,随后无奈地告诉她,按规定不能寄送活物。

这个消息对杨虹艳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,她的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,蹲在邮局门口失声痛哭。

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网友拍下,并发布到了网上。视频中,那个抱着母鸡的清瘦女孩,朴实得让人心疼,执着得令人动容。短短几个小时,视频就在网络上引发热议,点击量迅速突破百万。

网友们纷纷被她的故事打动,有人说这是最真实的"寒窗苦读",有人说这是最朴实的"求学梦"。

各路媒体闻讯赶来,这才发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误会:原来那个所谓的"集齐3000个鸡蛋"是支付宝里的一个虚拟游戏活动,根本不是现实中的鸡蛋。

这个天大的误会不仅没有让杨虹艳陷入尴尬,反而让她的故事传播得更广。

事件在网上迅速传播,很快就惊动了马云本人。当他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,立即派人前往甘肃实地考察。见到杨虹艳的家庭状况后,

马云决定不仅要资助她完成学业,还要帮助改善她家的生活条件。

这个真实的故事,不仅改变了杨虹艳的命运,还引发了广泛关注。那只差点被寄出去的母鸡,成了一个符号,它代表着贫困地区孩子们对教育的渴望,也折射出城乡差距的现实。

如今的杨虹艳已经在大学里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。那只"功臣"母鸡依然在她家的院子里快乐地生活着,继续下着蛋。

每当回忆起那段经历,杨虹艳总是说:"虽然当时很难过,但那只母鸡真的改变了我的命运。"她的故事,成为了中国教育扶贫历程中最动人的一笔,也让我们看到了贫困山区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决心。

在这个看似荒诞却又充满真诚的故事里,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,也看到了社会进步的力量。一个女孩、一只母鸡、一场误会,串起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,也为无数像杨虹艳一样的贫困学子带来了希望。